top of page

情緒週期,重點在於「想不想」,而不是「該不該」

第一次帶領人類圖夥伴時段,有感。




 

最大的收穫,就是在分享中,透過夥伴的角度,看清盲點,

能夠繼續向下挖掘,離看清楚自己的那端,再靠近一點。

 

這次夥伴時段的主題是「有定義的情緒中心」,在一個半小時之間,大家針對這個主題提出了許多有趣的想法與體驗。記得,當時自己說到情緒中心有顏色的人,「別再當下做決定」是很重要的關鍵,而學習「等待」,是可以讓我們不會在興匆匆之下,做出選擇。剛好,就回饋了內在情緒權威的我,最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的小故事。


「從去年年初狗狗離世後,直到今年七八月,才開始有再找尋下一個毛小孩的念頭,我渴望著摸到毛絨絨的觸感,渴望有個小夥伴可以向我撒嬌。意識到這股需求變得明顯後,一樣是投射者的男友問我,一定要是狗狗嗎?養貓好不好?」這邀請了我思考,如果不養狗狗,那貓咪可以嗎?(投射者,等待被邀請)


八月中,為了跑情緒週期(因為自己是情緒權威,養寵物也是件大事情),同時,開始天天思考著,要養貓咪嗎?我喜歡貓咪嗎?開始思考,先階段的我,到底「想要」養狗嗎?還是貓咪呢?


「養狗狗天天需要散步,養貓不用。」

「養貓只要好好清理貓砂,養狗需要處理大小便問題。」

「狗狗需要三個禮拜洗澡一次,貓咪不用。」


就這樣,一路思考到到現在十月,中間,不斷的思考再思考,到現在,我還是不是那麼確定情緒週期跑完之後的感覺,但是,似乎變得更明顯,自己想要養貓咪的渴望變得濃烈,清晰。

「那你有考慮觸感好的玩偶嗎?如果只是想要摸到毛茸茸的感覺。」有一個夥伴這麼說。


「其實,我有買了一隻超好摸的河馬抱枕,感覺還不錯,但,威力稍弱,還是很想要有互動啊。」我笑笑的說。


同桌的另一個夥伴這時提到:「兩個多月,這樣子你的情緒週期根本就跑了好幾圈了,那你的感覺呢?」


「似乎還在思考著。」我喃喃自語地回答著。


這時,在旁的 Joyce 開始引導我思考,說著:「其實剛剛在妳所描述的故事中,所提到的都是,跟養貓相比較起來,覺得養狗會很麻煩,男友可以接受養貓,那乾脆養貓好了,感覺,好像妳沒有「想要」養貓?」


「那你自己想要的呢?在不考慮這些麻煩事之下,你要的是什麼呢?」


「在跑情緒週期時,人很容易被大腦騙了,以為有一些事不要做,是自己不想要做,但這些都是大腦經過算計之後,讓你在無意識之下,聽大腦在沙盤二元性的推演下告訴你,什麼比較好,什麼比較差。但這些都是大腦告訴你的,而不是你自己的感受。」Joyce微笑著說。



 

想要,還是需要呢?

 

這時,我突然恍然大悟,在這兩個月的時間,如果按照最好的模式,應該是:

  • 在這段時間,我只要去感受,想不想要養寵物?想不想要養貓咪?想不想要養狗狗?想不想要不養寵物?

  • 而不是去思考,我應該怎麼做選擇比較好、什麼比較麻煩、什麼比較簡單....。因為如果當這件事情在一個月之後,我還想要去做,當決定要去做之後,就會有滿滿的動力去執行,而宇宙能量也會把會讓這件事成功的人事物往我這邊牽引,讓我做這件事情不會遇到太嚴峻的阻力與考驗。

深深地呼了一口氣,「天啊,我的大腦又巧妙地騙過我了,他真的很愛支配我要怎麼做呢。就是個害怕孩子受傷的媽。」我忍不住這麼思考著。


回家後,重新檢視自己過往等待情緒週期的過程,有許多機會都是大腦過度干涉,讓我自動打消念頭,(OS:當然亂買東西的壞習慣有慢慢成功戒掉也是得拜這所賜),有很多機會因為害怕鼓起勇氣去嘗試,而在上場前就先自己投降了。因為害怕失敗,害怕過往的美好不再出現,有太多的非自己驅使著大腦一起遮蔽我的眼睛。



這一點,我看清楚了,請給自己更多勇氣,還有清晰的思緒去開啟察覺,感受身體想要傳遞給自己「什麼是他想要的」,期待一次又一次的建立這樣子的模式,讓自己在未來做決定的時候,不再搖擺不定,不再恐懼東恐懼西。


去制約之路,keep going...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i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