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射者的光,不靠比較來定義
- 鏡觀其變
- 3天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有些情緒,是靜靜地湧上來的。
不是那種大張旗鼓的風暴,而是像一股輕柔卻頑強的潮水,悶悶地卡在胸口與胃之間。呼吸變淺了,思緒開始打結,連自己都說不清,為什麼只是這麼一點小事,就讓心這麼不舒服。
這些天,我遇到一個讓人感到困惑的情境。
那是關於一場合作,原以為那個邀請,是出於被看見、被信任。但後來才知道,主辦單位也邀請了另一位與我扮演相同角色的人參與。
他亮眼、年輕,也極具能見度,自然地,開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
他的企圖心一點也不隱藏,甚至帶點壓迫地推進每一個舞台,宣示存在感。這一切舉動讓我感到威脅、不安,甚至,悄悄冒出一絲被踩線的憤怒。

情緒不是錯誤,是訊息
「那我呢?」
這樣的感覺,不是第一次出現。
它讓我想起學生時代,總是融不進那些小圈圈的日子。想起那個努力討好、用力掩飾情緒,只為換得一點點肯定的自己。那個總想著「表現得好一點」的我,好像又站了出來,渴望著眼神的認可,一句話的喜歡,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歸屬感。
這一次,我知道讓我不舒服的,不是對方做錯了什麼。而是我心中,那個雙手緊握、眼神猶豫的小孩,那個害怕衝突、想做對的小孩,突然又懷疑起自己:是不是我又不夠好了?是不是又被放在邊邊了?

溫柔地與內在連結
我深呼吸幾次,閉上眼,輕輕問她:
妳是不是很怕,如果把感覺說出來,就會被討厭、被排擠?
妳是不是覺得,只有乖乖的、讓著別人,才會被喜歡?
妳是不是覺得,別人更強、更大聲,我們就應該縮回去、不給人麻煩?
然後,我告訴她:
妳很重要,我有聽見妳。妳的擔心,是值得被理解的。
我們現在長大了,我會陪著妳,不讓妳一個人面對那些好可怕的感覺。
我們不一定要大聲吵架,也可以用溫柔、有力量的方式,讓人知道:我們有感覺,我們有價值。
原來,我的身體一直在提醒我:這些情緒不是錯,它們是使者,是自我價值感在發聲。

投射者的設計,從等待中學會發光
作為投射者,我太習慣等待一個明確的回應,渴望從外界得到肯定與看見。
在競爭與比較的場域中,這樣的設計容易讓我懷疑自己是否不夠閃耀、不夠努力。但我慢慢體會到,真正的邀請,其實得從我對自己的溫柔開始。
請持續的給自己信念與力量
我開始練習告訴自己這個信念:「別人怎麼做,是他們的選擇;我怎麼做,是我對自己的信任。」
我不需要搶奪光芒來證明存在,也不需要改變方向來因應別人的節奏。
因為,我本來就值得被看見。
投射者的光,不需要依賴掌聲,也不會因為別人發光就變得黯淡。我的存在,本身就是一種價值。
這篇文章,獻給那個在去制約的旅途中曾迷路、曾心碎、也曾懷疑自己的我。
也獻給你,每一位正在學習不靠比較來定義自己、正在練習用溫柔眼光看見自己的投射者。
你的光,是你願意回頭擁抱自己時,悄悄點亮的。
去制約之路,keep going…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