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等待」的重要,就好像出門要帶鑰匙一樣,忘了,你就會很麻煩。得要花很多時間跟力氣,才能解決這麻煩。
Ru說過,「等待會創造能量的積蓄」,而Mary anny在去制約之路一書中提及,「等待,就好像是正裝著水的桶子,能量會慢慢集中,達到滿載。如果發起,桶子會在當下出現各式各樣的洞,能量,同漏水般的流失。」
而我,正感受著,等待,真的會讓能量累積嗎?
一階課程結束後,開始進入實驗,即便大腦告訴我分析師應該很有趣,沒有薦骨的聲音的我,能夠求助的只有情緒波的起起落落間的反饋,讓我知道該不該繼續上課,畢竟,對於沒穩定工作的人來說,是筆昂貴的支出。同時間,得要對抗大腦不停地發出得要開始籌學費的焦慮,以及瘋狂想確認的邏輯中心非自己。
二階結束、三階來到,時間過了三個月,身邊的同學們也都陸續分享著未來的選擇,有些覺得這樣就足夠了;有些對於DDP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有強烈興趣。而我,選擇繼續等待,期待身體告訴我這個決定是否正確。
Joyce在課程結束前提醒著大家,修滿三階課程的大家,如果沒有要往四階前進,也是很好的,一切請回到各自的內在權威與策略,好好靜觀。於是,決定再等一個月,開啟覺察,觀察自己情緒波的漲跌狀態,時時刻刻記錄著自己是否真的想要做這件事,並且感受三爻的那股「不管啦!就去試試看!」的拉扯。
等待情緒週期跑了四個月,也的確給了個很明確的決定:「是的!我想要踏向為期一年的四階研習之路。」同時,身體也感受到老師們所說的,能量會慢慢集中到讓你感覺得到的力道,不疾不徐,情緒不再高漲,腦子變得清晰,三爻的拉扯感反而不在了。
什麼感覺呢?
如果要描述這股能量,就好像是很清楚的知道這就是自己要做的事情,即便旁邊的親朋好友發出了反對的聲音,也不會感到生氣,或是想要解釋原因以及說服對方理解。就好像是一陣風吹過來,順勢地擺動自己的雙翅而飛去,不須解釋為何高飛,就是,時間到了,風來了,翅膀被風帶動著,就趁著風來,一起飛去。
這股力氣,肯定會是穩穩地扶著我的身體,慢慢的往前推進,能夠清楚地做出決定。嗯,是吧?
去制約之路,keep going...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