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身體比頭腦誠實多了-6-包著E的I人


七月中,接觸了MBTI 16型人格,數次測驗之後,發現自己是一個INFJ人格,除了知道這是在16型人格中,是佔比只有1%,對情感敏銳感受力強的設計。


同時間,也發現身邊有很多INFJ,以及ENFJ,巧妙的,5/1的顯示者媽媽,就是個ENFJ,從中,也讓自己看見彼此在與世界互動的方式,讓自己成為一個包著E皮的I人。


這也是身邊的人一至給我的回應:「什麼?真的看不出來,你是一個I人。」


沒錯,其實我也很吃驚。也開始想,什麼時候的自己,開始變得應該表現主動向外連結,多於獨處。


從小,我記得自己是一個不喜歡主動跟鄰居打招呼的人,然而,從小我就知道,如果不主動,一定會媽媽被唸,為了討厭被唸,為了怕自己不被寵愛,乾脆就聽話比較省事、比較好的核心信念,在孩童時期被塑型,也在成長過程被強化。




在人類圖的關係合圖,就類型差異,妥協通道角力,能夠看見制約的強與弱。


這股強大制約力,讓擁有家族迴路19-49的情緒權威投射者(的我),甘願聽從階級中最高,講話聲音最大的媽媽。因為家族人,追求資源共享與相互支持,如果你聽話,你會被配到資源,資源不只是生活所需,關愛也是一個資源。


關於妥協通道,媽媽有18-58,而我只有18.6位於空白直覺中心的狀態,想起今年年初,與顯示者媽媽的東京賞櫻,一起出遊時,旅行中,有很多「媽媽覺得這樣比較好」,但我覺得那也不一定的腦補對話:


媽媽說:「吃火鍋白菜切大塊比較好吃。」(我覺得切一片一片的比較好入口。)

媽媽說:「我覺得水壺這樣子放很不好,很容易打翻。最好直立放著。」(重點是有沒有關緊吧。)

媽媽說:「自拍棒有些地方不能帶去,會罰錢。」(哪個國家啊?)

媽媽說:「結帳完要放到購物籃的時候,草莓在外頭加一個塑膠袋,比較不會滾出來。」(同意,看到滾出來的草莓真的是太傷心了。)

媽媽說:「你覺得玉米筍要煮多久比較好?」(這個妳決定就好了吧,兩個人出主意很麻煩。反正我講了,你還是會反駁我。)


接觸人類圖之前的我,對於這類的「媽媽覺得怎麼樣比較好」,只要我認真的回答,通常就會變成媽媽會有一套想法,自己說的那套會「變得不重要」,而開始進入攻防狀態:


殊不知,為了說服媽媽接受自己的建議,而開始火大起來是沒用的,顯示者沒想要聽別人改變自己想法,只會感受到怒氣,最終,想協助他人成功的投射者,只會苦澀纏繞,覺得看不見自己的價值,而十分內耗。


從中我也注意到,自己與外界的互動模式,對於自我批判、對與錯之間的判斷,是很嚴厲的。




從關係合圖的主題,知道妥協通道學習重點最終就是『「擁有一整條通道的人說了算」,只有一個閘門的人,得要妥協於對方』。


但是,即便是知道了,還是會難以妥協,情緒上還是能感受到張力,難以放手,其實,還是需要去察覺自己腦補對話,所浮現的感受,到底是被內心的哪一股核心信念所綁架。


舉例:

以媽媽有18-58,而我只有18.6位於空白直覺中心的狀態,為什麼明明知道需要妥協,就可以讓雙方關係優化,但是我還是難以妥協,想要應嘴應舌?


是因為從小就給建議的過程,一直被否定,而看不見自己的價值?看不見自己的才能?

是因為給建議的過程,自己覺得被批評、被挑惕,而覺得自己不夠好?能力比別人差?覺得自己很失敗?

是因為希望身邊能夠擁有真正願意聆聽我的人,渴望獲得愛與關注?


在自我觀察的過程中,找出自己所相信的那些核心信念,就能夠看見自己為什麼會緊抓著那些想法,進入想要應嘴應舌的應對模式,也就能夠找到自己能調整的方向。




最近這幾個月的調整,與媽媽的關係變得更自在,與室友相處也變得更有彈性,更能夠在過往覺得被冒犯的話題,跟對方開玩笑。


看著那些關係上的緊張逐一遠去,很感謝自己願意時時刻刻做到覺察,不批評自己的行為,也不過度嚴厲看待關係中的緊張,只要每天都做到這一點,看見真實自己的模樣,就越來越清晰。


好期待未來的自己。


去制約之路,keep going…

17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